海东市多渠道打造劳务品牌 
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效果好
bet365app中文:http://www.datangqingfang.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7/11/14 17:54:56    

 近年来,海东市按照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做大省内转移,做强省外务工,做精境外输出的劳务经济发展思路,在进一步提升季节性劳务输出新疆“金秋拾棉”、海西“枸杞采摘”劳务品牌质量和效益的同时,积极挖掘和培育形成了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劳动力就业稳定、经济效益突出的,诸如乐都区“高原电建设“蒲台水暖工、平安区“古驿平安绣”、互助县 “彩虹五金”、“土乡农家乐”、化隆牛肉拉面、循化县 “撒拉艳姑刺绣”“宁巴石匠”、民和县“南疆劳务”11大劳务优势品牌,在全市形成了一县(区)一特色,一县(区)一品牌的发展格局,实现贫困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向省内外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4.8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7.1亿元,劳务人均收入8766元,其中向省内外转移输出农村贫困劳动力1.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7亿元。贫困地区未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2365人。

一、发展拉面经济,加快品牌化特色化连锁化经营。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市场”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快拉面经济品牌打造和提档升级。在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青海拉面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全省“拉面经济”推进会和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王建军、副省长王予波、省人社厅厅长杨颐分别就推动青海拉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的批示、要求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落实政策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措施,已初步拟定了“两个办法、六个工作方案”,并设立拉面经济发展资金,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为拉面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今年已向省人社厅争取拉面扶持资金2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拉面经济扩面升级。这些举措对加速“青海拉面”扩面、提档、升级,推动拉面经济品牌化、特色化、连锁化发展提供了政策遵循和强有力的组织、资金保障。同时,为扩大“青海拉面”知名度,彰显“青海拉面”特色,统一征集设计“青海拉面”品牌。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协调、商议过程中。另外,按照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大力推广拉面经济“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新模式。截至目前,我市群众在外开办经营的拉面店已达2.62万家,从业人员16.9万人,拉面经济经营性收入95亿元,实现利润30.7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41亿元。 今年拉面店较2016年同期相比净增890户, 经营性收入净增2.77亿元,新增从业人员3967人,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0.96亿元。通过“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模式扶持精准扶贫户开办拉面店113户,带动就业621人,扶持1252人从事拉面经济。目前,我市劳务大军中平均每4人中就有一人从事拉面经济,全市每2个农村家庭就有1人外出从事拉面经济。“拉面经济”产业已发展成为海东市农民群众的“脱贫经济”和“致富经济”。

二、输出南疆劳务,促进异地落户转移就业今年以来,

海东市积极调整思路,抓住新疆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当地劳动力不能满足各类企业用工需求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向新疆建设兵团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采取组织召开南疆务工动员会议、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组织考察组、考察团,成立南疆务工咨询处等举措,广泛动员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生态脆弱、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劳动力,到新疆阿拉尔市农一师各团场从事土地承包,棉花、大枣等经济作物种植业,从而斩断穷根,在异地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出台激励措施,对易地移民户给予“到新疆务工5年内其本地土地承包权不变、林地所有权不变、宅基地所有权不变,对不想在新疆固定地区长期务工的,5年内其户籍可在团场允许的前提下予以接受,并按照县内异地搬迁的补偿标准,对举家前往新疆务工的群众给予经济补偿”等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动员贫困劳动力向新疆整户搬迁或务工。截至目前,海东市已有371户1032人(其中贫困户69户203人)在新疆落户安家或务工增收,其中民和县305户813人(贫困户42户110人),互助县66户219人(贫困户27户93人)。第一批务工人员已抵达新疆阿拉尔市,务工人员生活稳定。下一步,民和县计划输送人员1300户5000人。

三、加快基地建设,夯实劳动力就业创业基础。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扶贫基地的审核推荐工作。经各县(区)选择推荐,市级审核,省级复审,人力资源部审批,海东市青海绿宝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海生福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选全国、全省就业扶贫基地,通过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强化组织引导和宣传推介,着力推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就业扶贫基地拟招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岗位信息,已在中国公共招聘网“就业脱贫供需对接”专栏同步发布。同时,强化创业孵化服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综合公共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各项基础建设,落实扶持政策,全力打造创业基地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有效夯实了各类人才的创业基础。市级创业孵化基础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已于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海东市综合型公共实训基地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已于8月份开工建设,互助县创业孵化基地项目总投资500万元,目前已投入使用。平安、乐都区、民和县创业孵化基础也已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四、搭建对接平台,畅通劳动力供需渠道。结合省政府“百日攻坚行动”和2017公共就业和人才专项服务活动的开展,联合省就业部门在化隆县谢家滩乡拉扎村、乐都区共和乡联星村举办“送岗位、送培训”专场招聘活动,有242人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和培训意向。乐都区组织青海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峰堆乡80余名贫困家庭妇女进行了刺绣初级技能培训,在蒲台乡千户台村举办了精准扶贫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专项活动,4家劳务公司提供了700多个就业岗位,有42人签订了初步就业意向协议。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35场(次),组织省内外517家企业开展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5780余个,经现场咨询洽谈有4171人达成意向性用工协议(其中高校毕业生73人、建档立卡困难人员28人),180人现场被用工单位录用,共为1.4万人(次)求职人员提供了政策咨询与服务,提供劳动维权及法律援助64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达4.4万余份。